簪钗花钿锁云鬓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头饰赏

#头饰#金银器从其开始出现,便主要是社会上层,特别是朝廷和皇族享用的高档物品,是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同时,又作为一种特殊工艺,金银器的雕饰与加工,既与上流时尚审美意趣密切相关,也是皇家和贵族需求的反映。

明代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而且工艺高超,造型奇巧,采用锤打、焊接、镂雕、堑刻、掐丝、累丝、镶嵌等多种技法。特别是累丝工艺、镶嵌工艺在明代发展到了极致。这些特点在明代江西藩王出土的金银首饰中都得以表现。

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以来的战乱,建立了大明王朝。明王朝为巩固皇帝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之一—列爵封藩,此制度终明一世相沿无改。其中,明代封于江西的藩王主要有三大系:永乐元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宁献王)改封南昌府治南昌,五世五王,是为宁藩王系;正统元年(),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朱瞻墺(淮靖王)改封饶州府治鄱阳,传八世九王,是为淮藩王系;弘治八年(),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祐槟(益端王)就藩建昌府治南城,七世八王,是为益藩王系。建国以来,通过抢救性发掘,明代江西藩王墓文物大量出土,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以其金银首饰绚丽多姿而领风骚。

首饰中发饰的品种最为丰富。明代男女将长发总束头顶,以笄、簪、钗等将盘起的发髻固定在头上。明代妇人还沿袭前代喜作假髻的传统,髻的出现,使得各种发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组合关系,品种逐渐增多。首饰的插戴之满成为明代女子的装束特点。精美的发饰装饰在女子挽起的高髻上,珠光宝气、风姿绰约,充分展示了东方女性婀娜多姿的风韵。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历史长廊中,欣赏明代江西藩王的金银头饰。

衔珠金凤簪

衔珠金凤簪通高27、凤长10、凤高7厘米1对2支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益宣王朱翊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出土

凤以金片锤打而成,凤口各衔一串珍珠穿成的珠结,脚踏朵云。焊接在云朵下的金丝弯曲成“S”形,下部捶打成略有内凹的扁平形,内凹处簪脚上錾刻“大明万历庚辰伍月吉日益国内宝所成造珠冠上金凤每只计重两钱捌分正”铭文。说明王府内有自己的金银制作机构—内宝所。

《明会典》记载明代皇妃、亲王妃、公主的礼服为大衫霞帔,戴九翟冠,冠顶插金凤一对,口衔珠结。凤凰是百鸟之王,据说它能给人带来幸福、美好、光明。汉代东方朔《灵棋经》曰:“凤凰衔珠,来集庭隅。福为我致,祸为我除。”凤凰衔珠的形象,寓意凤鸟筑巢,准备育雏,象征多子多孙。

累丝金凤簪

累丝金凤簪通高22.5、凤长8.5、高8、厚1.4厘米1对2支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嘉靖十九年()益端王夫妇墓彭妃棺内出土

金簪作凤形,凤簪除凤头用金片成型外,全身都采用累丝法制成,玲珑剔透。金凤展翅挺胸,足踏祥云,颈、胸、腹、腿等部分的外表用细如发丝的金线制成长长的羽毛,排列整齐。硕大美丽的五根尾羽从体后回旋向上而前翻卷,及于头部,成为金凤的主要部分之一,使凤鸟隽雅秀美的凤尾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脚趾有力地抓于用金丝累织而成的云形体上。云体下为簪足,簪脚上分别錾刻“银作局永乐贰拾贰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贰两外焊贰分”24字铭文。

明代是金银器空前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因为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只允许宫廷皇室、亲王贵族大量使用金银器,并专门设立银作局监管。集中全国各地能工巧匠,“更番赴京输作”,使手工艺特别是金银制作出现繁荣发达的局面。许多制金工艺高手,融合南北技艺,制造出精美绝伦、华彩耀眼的金银艺术佳品。而各地亲王和异姓王公贵族所用金银器,也多出自“输作”制度下宫廷制作。像这件由南城益端王朱祐槟夫妇墓出土,錾刻有“银作局永乐贰拾贰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贰两外焊贰分”铭文的金凤簪就是由内廷打造之后赐予王妃的。制作纤细秀丽、巧夺天工,几乎全部以累丝制成,极为精致,堪称永乐年间皇家金银器工艺成就的代表之作。

云头凤纹镶宝石金掩鬓

云头凤纹镶宝石金掩鬓通长15.5、首宽7.8、簪径0.6厘米2支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

云朵形掩鬓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以累丝梅花纹相连,四周有11宝石座环绕;上层中间固定一只锤成形的飞凤,凤为长方形头、细颈,五根尾羽长而飘逸。鬓脚扁细,一面平,一正面正中起脊。2支掩鬓现存蓝宝石8粒、红宝石10粒。

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

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通长12.5、凤高3.8、凤宽7.5厘米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益宣王夫妇墓继妃孙氏棺内出土

挑心打造成一只舒展双翼的鸾鸟,鸾鸟昂首挺胸,呈展翅飞翔状。翅膀和尾羽两侧分别焊接做成菊花形的石碗,里面嵌珠镶宝。薄金片做成光头,西王母凤冠云肩、广袖长裙、手持如意,盘膝座于鸾鸟之背,衣袖飘起仿佛天风鼓荡,正是驾鸾凌空而行。整个挑心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极富想象力。西王母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生命之神,能使人长寿。至明代西王母几乎变成祝寿祈福的祥瑞题材。

镶宝石金冠

镶宝石金冠通高5.5、冠长径7.6、短径6.7、簪长11.2厘米冠1,簪2

年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十八年()益庄王夫妇墓继妃万氏棺内出土

冠可分帽圈、帽盖、帽檐、帽舌四个部分。帽圈及帽盖主体部分以绳纹粗金丝构架出筋梁轮廓,在筋梁间填于卷草纹细金丝,盖顶镂空带上镶有9颗宝石,冠帽前后部分各镶有8颗宝石。冠帽前面中部位及左右两侧各有一孔,以固发插簪之用,簪头呈螺旋花形,簪脚上錾刻有“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十月造金五钱”铭文。冠体前后左右有4个帽檐:左右为新月形,上有4粒宝;前后为磬形,各有6粒宝石。帽舌2片,分垂于后帽檐之下,上狭下宽,每片各嵌宝石5粒。

此件金冠,全用金叶剪成长4、宽约1毫米的小股绕成“巳”形,然后逐个焊接成列,再按所需大小和轮廓焊接成片。每片边缘焊以较粗的金丝为边,以为冠的部件。筋以绳纹金丝焊于表面,配备好各部的应力和全器的美观。由于金丝细小,所构成的穿眼极细,光线照之,全器有透明之感。益庄王王妃万氏棺出土的这件镶宝石金冠上就镶嵌了50余颗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宝石,其数量为目前全国出土明代金器之冠。真是灿烂一片,光彩夺目。(节选编辑)

收藏家杂志期封面

文章来源:《收藏家》

期《簪钗花钿锁云鬓—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头饰赏析》

作者:陈建平

责任编辑:秦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