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https://m.39.net/disease/a_5488012.html
泸州老城东西南北,南城在城区的过去面积并不算大,更多临近郊外,过了永丰桥风景一片田园惬意的风光,成为明清及民国老一辈泸州人春游 之地,也是最早的农家乐雏形,当地民间谚语有“观花望景到南门”的说法。
但是延伸出来的区域,又显得无比开阔,今天给我们的感觉是,相对于北城而言,南城显得市井气息更加浓郁,实际上还是对它过去了解不多,虽然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这里不是泸州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却藏着许多泸州的历史人文往事。
老南城东临长江,与今天的沙茜半岛隔江相望,西南方向后来成为连接大山坪之处,老一辈的习惯称为南门内和南门外,明朝则叫南角头,三星街并非南城的分界线,其实今天应该归拢到重百苏公路一带更合适。内外之分就是以永丰桥为界限,如今酒城宾馆过去一点。
南门外有一个地方叫“马窝子”,“马窝子”是地名,说是街那是不合适的,它是以前木匠街尽头的一段,也就10米左右,宽2米,此处早就不存在,木匠街改了以后,知道马窝子的人,不是老泸州人就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南城人。因为属于拆迁的地段,并不起眼。再加上遍寻泸州地方志也不见记载,只是老一辈人有说它的来历,以前是养马的地方,还是跟官家饲养的,就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
虽然“马窝子”无处考证,但是这里在民国时期,却出来一位让泸州人骄傲的人物,他就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第20 师团团长林相侯。我想恐怕很少有泸州人知道他,今天必须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些英雄才值得我们记住。
当年南门外马窝子是农村,林相候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甚至不知道他具体出生的年月,以及他的成长经历。只知道少年时为生活所迫于年从 入伍,在杨森任川 二十 第九师师长驻防泸州时任弁兵([biànbīng指旧 队中的低级 官和士兵。)随后任杨森公馆的勤务兵。在杨森任四川督理时,参加了成都四川陆 讲武堂的 事学习。毕业后任杨森部警卫大队排长、营长、上校团长等职。
看得出来,因为没有背景,林相候是一路从小兵做起的,但是看到他升迁的轨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能力强,上进的人。
八年抗日战争中,四川有三百五十万 人出川参战,六十四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占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 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四川作为大后方,为八年抗战提供的财 粮赋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人民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
而我们泸州的老一辈川人,个个铁骨铮铮,用袍哥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拉稀摆带”,林相候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他牺牲时是年,正好37岁的年龄,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他应该是年生人,二十岁当兵,17年的戎马生涯,他为自己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那是年的7月,当时已经是团长的林相侯,奉命调赴上海抗日战场,在当年的10月15日夜,所在的旅团进入温藻滨地区(今上海市嘉定县),与日寇指挥的第九师团和禁卫师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翌晨日寇凭借飞机、大炮的优势,向林相侯部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亲临 线指挥作战,屡挫日 。
傍晚,日 又组织了强大的兵力进攻,在关系阵地存亡的紧急关头,他身先士卒、冲出战壕与敌人英勇拼杀,不幸头部中弹。
在生命垂危之际仍怒目圆睁,手指前方,示意官兵们奋勇杀敌,绝不丢掉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林相侯是川 在淞沪战场上为国捐躯的 位团长。
到了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 府追认林相侯为革命烈士。他是我们泸州抗战中为国捐躯其中一人,江阳沽酒客在想,如果不是我喜欢和一直在对本土人文的研究和挖掘整理,恐怕也不知道他是谁。
硝烟已经散去,我们的生活也早就恢复了和平宁静,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应该只娱乐化而忘记这些英烈的付出,我们的价值观更不应该只有掉进轻歌曼舞,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沉沦,国富民强,来自于我们文化的自信,来自于我们对过去那些悲壮的往昔的祭奠与致敬,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有一颗坚强和纯真的心,砥砺前行,努力上进,因为我们泸州人,从来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