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百年名校都有哪些老牌名校大起底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南昌这些百年中学是近代历史的见证者

它们不仅孕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还承载着好几代南昌人的青春记忆!

里面有你读过的学校吗?

05

第五位:距今年

南昌市豫章中学

原名:豫章备馆

始建:年

创办: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

牛逼的历史:

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前美以美会)在南昌市半步街福音堂开办了一所小学,名“豫章备馆”。创办初期,只招收男生;

年迁校于南昌德外下河街关帝庙旁之住屋(现下正街电厂后面),更名为“南昌高初两等学校”;

年至年间,卫理公会筹款购得土地约二百多亩,其中一部分与葆灵女中(南昌十中前身)旧址交换,开始建筑校舍,南片区为附属小学,与葆灵女中之间只隔龙光寺及其民居的距离。学校年从关帝庙迁至玉园街徐姓大屋,自此成为正式中学。

年校址又迁至北坛经家三楼大厦。同年,美国退休教师琼斯女士临终前立下遗嘱,将遗产捐赠用于兴建教学大楼,这栋四层楼的木制校舍于年竣工,被命名为“琼斯楼”。

(当年的琼斯楼早已毁于上世纪90年代,此图为新建的琼斯新楼)

年学校由经家大楼迁入现址,同时将“南昌高初两等学校”名称改为“南昌私立豫章中学”,保留原有的小学。

由于最初是一所私立学校,收费比公立学校高,入学者多是家庭比较宽裕或基督教家庭子女及其他慕名而来者。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豫章的少爷,葆灵的小姐,心远的公子“。

年,卸任校长长孙威廉家族集资,在豫章中学校园内新建一座教室,年建成,定名为“长孙堂”,作为附近基督教徒做礼拜之用。解放后,该堂改名为“德胜堂”,又名“德胜牧区”。

年,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将其改为公立学校,命名为南昌三中;年,更名为南昌市第一初级中学;年,更名为南昌七中;年,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南昌市豫章中学。

依然牛逼的现在:

自年南昌市改革初中招生制度以来,该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茅,近15年,学校已诞生了9名中考状元。

学校的高中教育教学成绩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学校连年以%以上的比例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上本科人数及录取人数均列同类学校榜首,被评为“南昌市普通高中教学目标管理一等奖”。

在豫章上学的日子:

那些知名老师的特点

语文:黄海涛,总体来讲还不错,不过有时候发了火就好惹人嫌。口头禅:好样的!

数学:裴弦音,说话喜欢卷舌海拔有点低........最重要的一点:拖堂!!!!卷子贼多!讲的贼快!

英语:汪天力,人送外号盖天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死做,基本上每天就一个表情...

物理:陈琳,最突出的就是感觉她说话总含着口痰,坐前排的同学镇怕她哪天要是突然喷出来就.........

化学:扬金保,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梭泡还有跟同学搭骆驼(闲聊),重理轻文的典型代表

(来自百度贴吧,顶呀一把伞)

04

第四位:距今年

南昌十中

原名:葆灵女子书院

始建:年

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派女布道使郭恺悌在南昌德胜门外的环丘街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为纪念美国基督教徒葆灵先生取名为葆灵女子书院,开启了南昌西式教育的先河。建校之初只有幼稚园和小学,学生寥寥无几,很多中国人一听是洋人办的学堂,都不敢送女儿来上学。

郭恺悌在办学宗旨中提到,“俾使女子获受新教育,有健全之人格与服务社会之知能,以资提高其地位”。因此葆灵的校训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刻着这句校训的石头至今仍留在南昌十中校园内。

年,葆灵女子书院开办中学并保留校内所有的幼稚园和小学,校名也随之更名为私立葆灵女子中学。

年冬,葆灵女中校园内发生了一场大火,校舍被毁。由于经费所限,葆灵女中租了两间民房做临时教室。时任校长韩伟荦回到美国募集资金,在东濠街重建葆灵女中(即南昌十中现址),按照美国女子中学的样式进行规划和美化,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在江西首屈一指。

年辛亥革命后,社会风气渐开,一些银行家、地主等开始送女入学,葆灵中学自此由开始的只有数十名学生发展到抗战后的七八百名学生。当时,葆灵女中校园优美,生活舒适,学生中有很多是豪门千金,被称为贵族学校,“葆灵的小姐,豫章的少爷”这句俚语也由此而来。

葆灵女中的外籍教师特别多,她们大多是美国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由谢克爱女士主持,她不但教英语,还用英语来教授物理、化学,对困难学生给予各方面的帮助,学生们都很爱戴她,称她为“密斯西克”。

(谢克爱女士)

作为一所教会学校,葆灵的校风有很多优点,比如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敬他人、讲礼貌等。在学校里很少听到吵骂声,学生脏话从不出口;每天早饭后半小时为全体同学劳动时间,学生分头打扫课堂、宿舍。所有学生对长辈不允许有不尊敬行为,对学校的工友也从不呼三吆四,对男工友称某师傅,对女工友则叫某嫂或某婆婆。在年学校举行的三十周年纪念会上,领取慰劳品的不是教职员,而是工龄最长的邹师傅和杨婆婆。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日军飞机连续对南昌进行轰炸。为躲避战乱,葆灵女中先后八次迁徙至庐山、永新、于都等地。

年7月,葆灵女中更名为南昌私立爱国女中,年10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正式接办,更名南昌女中。年8月开始招收男生,由单一女校转变为男女合校,并更名为南昌十中。

(年南昌十中某班毕业照)

创立于年的南昌十中少年班,是独具教学特色的超前教育实验班,是南昌十中办学的一个品牌,并于年加入全国超常教育协作组。

在十中上学的日子:

最怀念的是已经被拆掉了的老办公楼,小时候记忆中的鬼楼(来自朋友圈小伙伴

老头)

还记得学校那棵银杏树,那时上生物课,我们的那个萌萌的生物老师就特别喜欢拿那颗银杏树举例子。这辈子我都会记得银杏是雌雄异株,我们学校的是雄性,豫章那棵是雌性,这些已经成为回不去的美好了(来自朋友圈小伙伴

胖冬菇)

英语老师教学质量好,发音标准,会推荐好的英文电影给我们。历史老师风趣幽默,是我们班上同学最喜欢的一门课…记忆中的他们是那么可蔼可亲,我一直认为在十中学习的过程,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学习记忆。

(来自知乎网友

范嘉慧哟)

03

第三位:距今年

南昌市第三中学

原名:南昌府洪都书院

创办:清政府

南昌市第三中学创办于年(光绪二十八年)。其前身为南昌九县(南昌、新建、奉新、进贤、靖安、武宁、铜鼓、修水、丰城)联立洪都中学,由南昌府洪都书院更名而立,年收归省管,一度中止,年恢复,迁校园于民德路号。

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乱,迁转于进贤、东乡、南城、吉水等地,并建分校数处。年迁回南昌复校。

年5月,人民政府接管洪都中学,同年11月10日,洪都中学改称南昌市立中学并正式开学。

年10月12日,南昌市立中学更名为南昌第三中学。

从年起,为激励集体进步,学校先后命名董存瑞班、方志敏班等英雄命名班,教风、学风均呈现良好势头,这一时期的南昌三中与北京四中共享“南三北四”的美名。

年,学校因“文革”动乱下迁到进贤和东乡而停办,年正式复校。

年,市政府将二七北路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区划给南昌三中,自此形成“一校两部格局”,原址民德路为初中部、现址为高中部。

年,南昌市政府将二七北路校址划给育新学校,高中部从年秋起分三年逐步迁入南昌高专原校址青山湖北大道号,形成一校三部的格局。(二七路校区现担当高三教学任务)

南昌三中在历年中考中,各科总分、平均分、重点上线率、低分控制率均位居全市第一,同时高考成绩也稳定突出,一本、二本录取率均列南昌市前茅,学校学生多年夺得南昌市文科状元。

从这里走出的优秀人才包括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总裁欧阳忠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总经理刘高倬,著名导演高希希,著名女歌手杨钰莹等。

在三中上学的日子:

那个时候,教导主任还姓吴,三中大哥还姓洪(来自百度贴吧)

以前看过一篇三中的日志,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从来都不知道勤朴忠勇是个什么意思敢为天下先才是三中人的图腾

大课间广播无限循环我们学校的校歌赣水之滨,民德阳明。

待在大学,很多同学和我一样,记不得大学的校训,但是一定会记得三中的校训:“敢为天下先”。对吧?

(以上来自知乎网友

齐俊彦)

在三中,我有着双重人格的语文老师吴天,写板书强迫症地理老师晁卫华,逆生长到颜值测试比我年轻的英语老师徐芳,上课没事就要ko死你的历史老师李文兵,逃课从来不管的数学老师陈学森,还有就是云淡风轻的班主任杨金明。

在三中,我有着一个可以随时放行的保安大伯,有着一个辛勤劳动的姜师傅,还有没事就来堵我们抽烟的教导处主任。

(来自知乎网友

蔡子健)

02

第二位:距今年

南昌二中

原名:乐群英文学堂

始建:年

创办人:教育家熊育钖

心远中学时期

南昌二中学的前身是心远中学,创建于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曾与天津南开、长沙明德同为当时中国三大私立名校之一。

年,熊育钖创建了一个新式学堂——乐群英文学堂,借用熊氏位于南昌市东湖边的“平远山房家塾”为校址。年,熊育钖将其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年,改名为“心远中学堂”。年,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堂”。

年8月15日,日军轰炸南昌,学校被迫迁离。

(抗战时期南昌私立心远中学篮球队)

省立二中时期

心远中学和省立二中一脉相承,是南昌二中的两个源头。

年,熊育钖建议江西省政府设立8所省立中学,并亲自担任省立二中校长。年为躲避战乱而迁离。

合并建校

年,心远中学和省立二中相继迁回南昌。年9月10日,心远中学、剑声中学、青年中心合并,成立江西省立南昌第二联合中学,以原心远中学为校址。年10月,学校划归南昌市管辖,更名为南昌市第二中学。

年2月,南昌市第二中学已经形成了“三部四区”的规模格局,包括普通高中部、国际高中部、初中部,红谷滩绿茵路校区、东湖苏圃路老校区、红谷滩雅苑路(原22中)校区、东湖爱国路(原4中)校区。

南昌二中国际文化交流频繁,学校在南昌市中学界最早聘用外籍教师,并在校园设立“英语角”,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学校还开办有南昌市第一个中加双学历项目。校训为原心远中学的校训“勤朴肃毅”。

在二中上学的日子:

操场的直饮水有点甜(来自百度贴吧,飞炮流PY机械师)

那时学校大范围种树,挖了n个坑。晨跑后聚集在操场,领导宣布解散后大家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食堂。不过为什么那条通往食堂的路要叫韬奋路,总感觉污污的(来自百度贴吧,墨者子离)

二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论是在晨会上考试中挥斥方遒碾压众人的大神,还是走廊上树林旁对老师阿鲁巴时杀伐果断的凌厉,或是操场边天台上情侣基友看西山日落时的静谧,又抑或是顶楼学霸们在下课铃响时冲下楼梯直奔食堂的气势,它们一起组成了二中独一无二的体验。

三年中在二中拍的风景随便拎出一张都能胜任南昌市旅游明信片。它庄重却又不失亲和,老师们一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又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课上开撕。

(来自知乎网友

Jhon)

01

第一位:距今年

南昌市第一中学

原名:江西大学堂

南昌一中的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南宋嘉定4年(公元年),南昌通判丰有俊创办了东湖书院。19世纪末,东湖书院、豫章书院、友教书院及经训书院合并组成了省会书院。

清光绪27年(年),省会书院改组为江西大学堂,是江西省第一所公办中学。因为此时入学的同学录仍有记载,所以南昌一中将此年作为学校校史的开始。

年,江西大学堂改名为江西高等学堂。年,本科生毕业,江西高等学堂的中学班与当时的模范中学初级师范合并,组建为赣省中学。年秋,赣省中学校的中学与师范分开,赣省中学校改名为江西省立第一中学。

年2月,“省立一中”与南昌市当时的各中等学校合并组建为南昌中学。年,随着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并入,南昌中学复名为江西省立第一中学。

从年起,江西省立各中学均改为以地方命名,因此,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改称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并沿用至年建国前夕。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省立南昌一中”不得不开始了外迁之路。该年9月,“省立南昌一中”迁至奉新,随后又迁至崇仁、广昌等地,并借用当地中小学、祠堂、庙宇,甚至民房做为校址。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次年,“省立南昌一中”各地校区陆续迁回南昌。

年8月,江西省政府明令将南昌市四所百年省立中学:省立南昌一中、二中(创建于年,缘于南昌府洪都中学堂)、女中(创建于年)、女职(创建于年,缘于蚕桑局改组而成的女子蚕桑讲习所)合并组成省立南昌第一联合中学,后改为省立南昌一中。

学校年更名为南昌市第一中学,被当时的中南区教育部批准为重点中学。年7月,南昌一中分出一部,将松柏巷校区划给南昌第二高级中学。年8月,南昌第二高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并更名为南昌市第六中学。

文革期间,南昌一中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迁往南昌县莲塘,改名为“南昌县莲塘垦殖场五七中学”,同时位于系马桩的校址被南昌市五七无线电厂所占用。此后,南昌一中一度恢复办学,在系马桩原校址搭建了三间草棚做校舍,被人们戏称为“草棚中学”。但由于条件过于简陋,“草棚中学”被迫停办。

年,在“南昌六中”的基础上,恢复了南昌市第一中学,并再次被列为省、市重点中学。

年,南昌一中朝阳新校区建立完成,所有初高中教室全部完成多媒体建设,配有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历史、地理学科被评为南昌市名科,馆藏文献30万册。4年至年,南昌一中高考升学率均达到92%以上,外国语班高考升学率达99%。

学校还培育了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涂序彦、厂所科技委主任刘英卫、江西科学院名誉院长廖延雄等,都为我国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中上学的日子:

最怀念的是学校外教堂的钟声,每次想起都让人心神宁静。(来自朋友圈小伙伴

华华)

原来一中旁边的两家炒粉店相当绝杀,最近去看了一下,拆了,表示深深的痛婉,怎么不拆掉学校!要说与其他重点学校不同的地方,应该是环境的朴实,回忆里可以自动生成80年代青春类电影里的场景。可是我是90后哇!!

(来自知乎匿名网友)

去学校的路本来是一段特别有味道的石板路,那种坑坑洼洼的,后来被修成那种沥青路,很不喜欢。路上有一栋特别有年代感的老旧建筑,顶上还有一颗苏联的红星,可喜后来回去的时候发现被拆了(来自知乎网友,熊翰)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