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huiwenxuexiao.com/chaoliu/xinchao/3034.html
抚州市南城县新丰街镇林坊村,一个原本没有支撑产业、村集体经济只有几万元的“十二五”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后,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人均年收入由年前的元上升至如今的近3万元,10个村小组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并于年被列入“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
林坊村是如何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近日,记者走进林坊村探访村内的“致富之路”。
▲肉牛养殖场。李江摄
位于南城县东南部的林坊村,依山傍水,盱江穿境而过,村内因山水交融而秀美,却也因此而发展受限。“我们这里山多田多,以前村民靠耕田和零星地种橘子维持生活,较为困难。”谈及过去,林坊村党支部书记何辉摆摆手,“过去村里没什么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才几万块钱。”
转变自年起。彼时,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决定就地取材,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确定了“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青钱柳、代代花、冰糖橘等中草药和水果特色种植产业”的战略。同时,采取“保底收益+土地流转+劳务雇佣”的方式,抱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万元。
▲村民正在给橘树除草。李江摄
今年,村里又有两个新项目“上马”,面积达亩,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教育研学于一体的“桃果园”,以及一家肉牛养殖场。“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万元。”对今年的“收成”,何辉显得信心满满。
产业发展壮大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以前常年打零工,一年也就赚一万块钱左右,现在不仅每年收入有3万多元,还有专业的养殖专家手把手传授技术。”在肉牛养殖场,正用草料喂牛的村民何开太高兴地说。如今,村里的各项特色种养业已带动了余名村民就业。据介绍,林坊村根据个人能力,合理分配劳动岗位,每人每年能获得元的收入。下一步,林坊村还将继续做强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增收渠道,并不断健全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更多的就业机会留在乡村,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亩“桃果园”施工现场。李江摄
村庄有钱了,怎么花?何辉拉着记者在村里转,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民居,一汪水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孩童们在休闲广场上的健身器材上玩耍,村民三三两两漫步其间、有说有笑。近年来,林坊村10个村小组全部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宽了马路、安装了路灯、拆除了违建和危房、建设了公共休闲场所……在扎扎实实的举措中,人居环境逐步提升,秀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去年,林坊村被评定为“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据介绍,南城县个村里,仅有9个村获评。“这对全村上下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未来,我们要继续真抓实干,在产业发展上抢抓新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出新业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林坊村。”何辉坚定地说。
编辑:李丹
校审:甘俊茜、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学习平台
往期回顾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省人大农委到省乡村振兴局调研
“红配绿”,神山村“神”了
广昌县人才驻村注入振兴“活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