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鄙人发了新的地图视频,然至今日,已显不足。今日公务繁忙,鄙人读书之余,亦抽空修“历朝书”,同时修改地图,今方成。无论是地图,抑或历朝书,比之从前更美观、详细。主要修改如下:
1.云州地理位置变化。详见下图。
2.中州新增北地郡和若干县,以及山水草木。详见下文或地图。
3.晴州新增虞中郡和若干县,以及山水;山晴川郡更名为“晴安郡”,主要是不想郡、县重名。详见下文或地图。
4.梁州雁门郡一分为二,上雁门,下清水,新增若干县,以及山水。详见下文或地图。
5.宁州、幽州变化不大,只地名变多和稍改,新增少许山岭。详见下文或地图。
6.江南部分,变化亦不大,只多了些许河流和山。原青山变为济山,青山西移。黑山黑水,改为湘山湘水;原湘水发源于巫山,现已改名巫水。还多了个长青山,黎水和湟水皆发源于此。哦对了,煌水改成了湟水。详见下文或地图。
地图和名称的修改,并不太影响已有的剧情,即使是晴川郡改为晴安郡,也没多大影响,毕竟鄙人从来只写晴川,很少加个“郡”字,可能是当时便有先见之明,哈哈……哦对了,下文中关于距离的描述,皆只作参考,莫要当真,鄙人对几百里的距离,没有多少概念,毕竟没有什么参照。说实话,重画地图挺累的,以后估计不会再重画,最多只是在原基础上增添删减。
最近想写一篇文章,需要查阅不少资料,比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希罗多德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没错,鄙人要写的是关于历史的文章,因此小说得先放一放。当然,其实鄙人想写的东西很多,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还有文化思想等,到时可能还要看看“程朱理学”,“朱子语录”什么的。昨日,在网上新买了两本书,是旅法作家边芹的《谁在导演世界》和《被颠覆的文明》,估计六月初会拿到。这两本书,早就想读了,不仅是因为它和鄙人要写的文章有关,更是为了学习、思考,以及更好地认清这个世界的虚伪与真实。末了,赋诗一首:
先人已逝迹无寻,假假真真把国侵。
孔孟无存公子笑,程朱作古小人淫。
希罗伟业谁不识,埃美贱书厥能吟。
嘴脸难看虚与伪,如无辨别怎明心?
注:压平水韵下平十二侵,其中“看”字为平声,读“刊”;红色字体为入声字,仄声。
《茫荒书》:“鸿蒙之时,聚有二气。清气上浮,化而为天;浊气下沉,凝而为地。不知几何,山川渐成,日月始出,星辰初现。去万万年,鸟兽发声,虫鱼留迹……此去万年,孕天地之气,诞一神灵,其名为元。元者,人之祖也。天下文字,莫不始于元。昔元据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形,依而画之,乃创文字。因事繁多,乃命羽人继之,几经演变,方如今之形状。
……上古诸神,可数者不过十之二三。元,乃天空之神,人文之祖,神族之宗,初始神也。元之功绩,乃造人族,创文字,施教化也。其寿百二十岁,葬神眠之山。姜女,元之妻也,传其贤惠,始织麻衣,尊为衣祖。媛姬,元之妾也,主男女婚姻,婚姻之神。晴女,美与善之神,世传曾助轩辕华胥诛灭邪神,死后葬于晴山。姒妃,百花女神。伊筮,伊水之神,传为美男,掌民间祭祀;弱衣,弱水女神,伊筮之妻,与丈夫共称福神。稷土,农耕之神,掌农田水利,教民以耕种。汗朗,草原之神。红鸯、蓝鸳,居赤水之畔的夫妻神,乃爱情之征。洛神,江南洛水女神,始养蚕织衣;能歌善舞,曾与鲛人歌舞。沅女,沅水女神,始制茶叶。巫男,巫山男神,善养蛊制毒。梧橓,江南农耕之神,始植水稻。湘妃,湘水女神,象征思念;据传湘妃爱慕梧橓,然爱而不得,遂泣泪竹上,遂成斑竹,曰湘妃竹。沧沂,江南海神,传为蛟龙,或为人身鱼尾。阿伊若、可萨,前者乃云州阿伊若部之女神,传为阿伊若部之祖;后者乃云州可萨部之男神,传为可萨部之祖,二神或为夫妻。……
逾百年,人祖仙去,长眠中州之山。中州之山,曰神眠山。此去二千年,天下为诸神掌之,天条严苛,各族不堪其负,然无力反之。至轩辕、华胥出,祈神明,得神剑。轩辕持剑,得女神谕,率众部族伐之。女神者,晴女也,乃晴川守护神。……自此邪神俱殁,天下归人族矣。此后百年和睦,未有征伐,曰元和年。”
《纪年详考》:“元历元年,神诞之年……元历一百二十年,岁星初现,神殒;此后诸神据天下两千年,曰诸神世纪。及至轩辕华胥出,人间得归人族。此去百余年,人族和睦,曰元和年,然其年代已不可考,或为元历二千一百三十年始。元和后,部族混战,国家林立。攻伐近千年,然终于神族,封于垚之名下。垚者,乃元历三千三百五十六年所建。据前代太史言,垚始帝四年,岁星再现,为元历三千三百六十年。
有垚一代,九百八十有九(-年),共传四十帝,始帝为轩辕无生,次为华胥礼……传二十五帝,至元历三千九百四十三年,轩辕华胥分治。此后凡四百有二,轩辕共传十五帝……华胥东迁,君无称帝者。”
《职官记》:“诸神世纪,任人以部族之长,分管各方事务,然官制已不可述也。至部族征战,任人唯亲……至垚朝建立,垚帝之下有三公,曰太师、太保、太傅。太师,百官之首也。太保掌兵权,武官之首也。太傅,掌礼乐祭祀之事。三公之下有三少,曰少师、少保、少傅,乃三公副职也。三公之下有六卿,曰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皆大小二职,长官一人,副官二人,下属若干。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政,司寇掌邦刑,司空掌邦工。宗伯之内,设太史一职,掌历法记事。宫廷之中,又有禁军、护卫、膳夫、太监、宫女、太医……关中之外,分封诸侯。地方诸侯,有纳贡、朝觐、戍边、随从作战之职。
至垚朝分治,官制变动。设宰相、太尉、御史替三公,三公及其副职遂成虚衔。宰相,乃百官之长,有统领百官之职。太尉掌兵权,武官之首也。御史乃副相,有监察百官之职,然职权有限,少有掣肘宰相者。
燚承垚制,燚皇之下,设宰相、御史、太尉。宰相统领百官,御史有监察谏言之职,太尉之下,有左右前后四将军,及偏将若干,然太尉不常设。又增设尚书、侍郎、侍中诸官,供燚皇差使。六部无变。以前朝为鉴,加强御史之职,削弱相权,互为掣肘。地方上,废诸侯,设郡县,遣朝臣管之。州有州长,郡有郡守,县有县令。县下设乡里亭,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里有里长,亭有亭长,乡有乡长。”
《礼记·丧礼》:“百善孝为先,服丧应重礼。天子驾崩,举国哀悼,披麻戴孝,严禁喜事……停三月乃葬。近亲皆服丧三十六日……国母薨……天子服丧二十四日,近亲服丧三十六日,停二月乃葬。……平民百姓,贵族世家,父死者,服丧一年;母死者,服丧十月;不得为官,不得远游,严禁喜事。”
《风物志·山海志》:“东西二陆,古称茫荒……东陆之北,去五千余里,有岛曰冰岛,极寒而少人迹。东陆之东,去四百余里,有岛曰松绿,其地多松绿石,四季常青。东陆之南,曰南海,岛屿万数,曰星罗群岛。有歌曰:‘千里南海,万数岛礁,星罗棋布,人鱼作歌。’极南有岛,曰南极岛,盖同北之冰岛。东陆之西,过幽寰海,可达西陆,其地平旷,草场广而林木稀,北多山川,南有良木。西陆之西,去万余里,有岛曰西洲,据西人言,有神出焉。
东陆之地,有九州,曰中、晴、梁、幽、宁、青、云、瀛、滨。九州之数,乃元神分划,依而治之也。
关中之地,在神眠、东安、西安三山间。有伊水、弱水自安山出,汇于神眠山下,曰伊弱湖。湖周环平坦,四季分明,适宜耕种。中州北境,有水自神山出焉,西曰泌水,东曰沁水,北流入海;其间有湖,曰渟湖。渟湖之北,有轩辕丘,寒荒之地也。其西有山曰关,关山之南,有山曰商;其东有林,有鹿出焉,因名之鹿林,中有白鹿山,有白鹿出焉。鹿林之东,巨木森森,多奇花异草,有精怪出焉,曰亘古森林。
关中之西,曰西域,多草场山地,其势高于关东,唯川中地低,适宜耕种。川中,于阴、玉、牢、双子四山间,川水自川中出焉,西流入海,泗、渝诸水自川水出焉。西域北境,有寒、破狼、庆军、白头、大荒、小荒、崤诸山,有西、北二岭,以为屏障。破狼山,初为苍山,昔垚将骍骙于此大破狼军,遂易名破狼,苍水、红水、无定河自此出焉。庆军山,本无名之山也,昔骍骙于此设宴庆军,故名庆军。西域南境,有大漠,曰赤沙,于双子、马鞍二山间,昔为草原,垚时渐为荒漠,人言有赤金埋其中;旱而少水,隐有周侵之势,遂植胡杨以遏之。有饮马河,自马鞍山出焉。有融冰河,源出云州,东入兰芷湖。西域西境,以幽寰海与西陆相望,有岛如链。隆冬寒时,海水无波,冰冻三尺,通东西二陆,无船亦能过,甚且跑马焉。
关中之东,土地平旷,山清水秀;四时分明,适宜耕作。东安之东,有盟、晴、浔、虎头诸山。盟山,乃燚高祖会盟诸侯之地。晴山,女神晴长眠之地也,晴川河自此出焉,东入莲湖。浔山之东,有金银山,盛产金银。虎头山东,有小安山,小安山南有常山,常山之西,有湖曰安静湖。安静湖,乃安、静二河交汇之地。其西南有山曰泰,高耸入云,往者多叹其伟。东去小安凡千里,有山曰雁南,清、祈、汉诸水自此出焉。清水,乃梁中大河,南入赤水。祈水,于晴、梁二州间,东流入海;百年前,使民凿河,乃通汉、赤二水。汉水,于祈、赤二水间,东流入海,燚初凿河,乃使汉水经雁回湖,南通赤水。北去雁南二百里,有虞山、青松岭。北去虞山凡二百里,有凤凰岭。东去凤凰岭四百里,有燕山。北去燕山三百余里,曰凤凰山,乃炎族发迹之地,芷、燕二水自此出焉。止水,于鹿、亘古二林间,北流入海。燕水,于晴州、亘古森林间,南入东海。
江南江北,以烟霞岭、赤水为界。烟霞岭,高寒难越,多金银玉石。赤水,源出烟霞岭,传为红鸯女神沐浴之地,有珍宝藏之。江南之地,多丘壑、湖沼,平原窄而破碎。其地多雨,河流密布;气候湿热,甚少飞雪。山林多瘴气,能致疟疾。烟霞岭南百余里,有青、济二山。其西南有山,曰环滁。东去环滁八百里,有山曰翠峰,周环皆林木。东去翠峰五百里,有山曰骊,其东可三百里,有鹤、福诸山。环滁之西,曰云州高原,地势高拔二千丈,冬寒夏凉,其南有长青山,湟水自此出焉,东流入海。湟水周皆水也,河网密布,林木森森。湟水下游,湖沼遍地,曰云泽。北有洛水,南有淮水,皆自湟水出焉。
湟水以南,四季如春,山多林茂,多蚊虫毒蛇。有山多斑竹,山名曰湘,竹名曰湘妃,湘水自此出焉,西入南海。湘山南百里,有苍梧山,沅水自此出焉,南流入海。苍梧东四百余里,有紫荆山,有水出焉,曰紫荆河。苍梧西南可三百里,有东西山,曰巫山,巫水、湛水自此出焉,南流入海。巫山西北六百里,有山曰萝,沐水自此出焉。据人言,山林深处,女萝夜出,喜魅惑人心。女萝者,鬼魅也。沿海沙地,椰树甚众;海水广袤,岛屿无数,多鳞泽人。鳞泽者,人鲛之后也。
西陆,蛮夷之地也。此地高拔千丈,少林木,草原广阔,多时令河;然地弱而难耕,是以多牛羊马匹。有大湖,名曰喀丽丝,水绿如蓝,在大陆中……夏时天晴气爽,冬则寒风呼啸,雪可没数尺。其北多山,皆东西山,名曰横贯。有白狼出焉,喜食人畜。西陆之东,有南北山,曰呼延赤。西陆之西,有南北山,曰乌克拉玛,其东有狼河。西陆之北,横贯以南,有山曰喀颜那,青碧河自此出焉,南入喀丽丝湖。西陆之南,有森林,有小山曰巴剌木、呼伦、界山,其间多精怪猛禽,少人焉;有大山曰巴彦,多玛瑙石,玛瑙河自此出焉,北入喀丽丝湖。过西洋,跨海凡百日,可至一大岛,曰西洲,据人言,此即神人之国也。”
《风物志·中州志》:“中州,天下之中,文明之始也。多山川草木,物产丰饶。设三郡,曰中都、逐鹿、北地。
中都郡,于中州之中,神眠、东安、西安三山之间。郡治永安。永安,皇都也,天下第一城也。建于伊、弱之畔,世间灵气,此地最盛。自有人迹伊始,乃为大城,传为元所建,存四千余年矣。城中乃伊弱湖,湖心有平安塔,共九层,以祀神灵。其北乃内城,是为皇城,名曰天元,乃贵族居所。天元城中,有永兴宫,昔垚帝之殿,今燚皇之宫,亦为大臣办差之所。皇城之外,是为外城,城中有百二十坊,设东西二市,以为贸易,日出乃开,日落则闭。皇都东北,三百里一城,经望月、道县,过东安驿,可至倒马关。倒马关,古之思危关也。昔垚德衰,燚伐之,战三日三夜,浮尸百万,血流成河,垚将之马痡瘏而倒,大败之,修城以告慰。皇都西北,亦三百里一城,经观星、知县,过西安驿,可达居安关。居安关,古来战乱地也。皇都之南,有城曰安南,道狭路险,易守难攻,非兵家谋略地也。安南之南有驿道,道设中都驿,乃连接丝道,通山水关也。山水关,丝道之关隘也。昔燚高祖求江南之丝,遂令万夫开凿,三年始成,乃建关于道中,以控贸易,监管流民。
逐鹿郡,于中都郡北。郡治靖安。靖安,泌、沁二水间,逐鹿谷口。其东五百里,有鹿鸣城;西千余里,有商邑。鹿鸣,于沁水之畔,其东南六百里,有城曰御,垚时御国都也。商邑,于商山下,垚时商国都也。其东南五百里,有城曰卫,垚时卫国都也。
北地郡,于逐鹿郡北,乃轩辕族封地。郡治轩辕丘。轩辕丘,于轩辕丘下,乃燚初修建,轩辕族遗民之封地也。其南三百余里,有渟湖;其西六百里,有城曰监安,西南四百里,有城曰牧马。监安,监轩辕之民以安国,于泌水下游。牧马,明牧马于野,暗防轩辕于外。
《风物志·晴州志》:“晴州,于中州之东,山清而水秀,李白而桃红,花红而柳绿。设四郡,曰晴安、临川、虞中、燕都。
晴安郡,于晴州西南,东安山以东。郡治晴川。晴川之地,自古秀丽,据古之说,乃晴女神长眠之地,故以为名。晴川,建于晴山之下,有晴川河流经,东入莲湖。城中商贾往来,世家云集,云氏为最。无设二市,交易自由,子初乃闭;若逢佳节,商铺彻夜不息,灯火通明。钟灵毓秀,人言女神怀抱之地,盛产良善佳丽。晴川女儿,最为羞涩,遮面而掩真容。盛夏时节,莲花开而佳人至,最为繁盛。南去晴川三百里,有城曰天丝,盛产丝绸,因以为名。晴川西北三百里,有嘉兴城,于东安、晴二山间,其北四百里,有城曰盟。盟城,于盟山西,乃燚高祖会盟诸侯之地。东去盟城三百里,有盟溪城,于盟山下。其东南五百里,有于途城。南去于途四百里,有唐原城。唐原,乃垚时唐国都。唐原西南三百里,有芦中城。芦中西南三百余里,有临浔城,于浔、金银二山间。
临川郡,于晴州之北,鹿林以南。郡治凤翔。凤翔,于凤凰山下,乃炎族发迹之地,因有凤西来,翔于天际,遂以为名。其西北三百里,有天台城。天台之南四百里,有城曰凤口。西去天台三百里,有临仙城,于白山下,传言女仙临于此,遂以为名。西去临仙四百里,有城曰凤鸣,因闻凤鸣之声,因以为名。凤翔东南五百里,有兴安城,于山南岭东。
虞中郡,于晴州中南,于凤凰、青松二岭,燕、虞、雁南三山间。郡治上虞。上虞,于虞山东,乃垚时虞国都。其北三百里,有钟鸣城,于凤凰岭下;南三百里,有山阴城,于雁南山北;东三百里,有城曰林,于青松岭北,乃垚时小国。其北三百里,有城曰周,亦垚时小国也。山阴东南四百余里,有城曰灵,于雁南山东北。
燕都郡,于晴州之东,燕水以南,祈水以北,临东海。郡治燕台。燕台,于燕水之畔,乃垚时燕国都,沿海而建。其东南六百里,有集舟港,于燕水之尾,大港也。西去燕台三百里,有黑土城,于燕水之畔,燕山之北。燕山之下,有燕南城,其东四百里,有顺风城,沿海而建。其南四百里,有广夏城。南去燕南四百余里,有青松城,于青松岭中。其南又四百里,有宁昌城,于祈水之畔。”
《风物志·梁州志》:“梁州,于中州东南,土多肥饶,多山川河流。设六郡,曰武安、雁门、清水、东海、望海、扶风。
武安郡,于梁州之西,烟霞岭北。郡治泰安。武安之地,自古民风彪悍,素来尚武,安则男耕女织,战则揭竿而起。泰安,于泰山下,风景壮阔。东去泰安四百里,有城曰信陵,于安河之畔。信陵东北七百里,有关曰虎口,因民乱而弃。东去泰安五百里,渡静河而至平川。
雁门郡,于梁州中北,小安、雁南二山间,产粮大郡也。郡治锦官。锦官,于清水之畔,周环多小山。南去锦官四百余里,有城曰瑞丽。瑞丽西四百里,有关曰镇,于小安、常二山间。北去锦官三百里,有互助城。互助,其民和善,好施救济,其西南四百里,有城曰秀川,于小安山东;东五百里,渡清水,有且墨城。且墨,于清水之畔,雁南山西,盛产墨石。北去互助三百里,有石口城,于金银、雁南二山间,其西四百里,有城曰富春,其民富裕,咸有余钱。
清水郡,于梁州中南,雁南郡南,赤水之北,产粮大郡也。郡治宜兴。宜兴,于清水之畔。其东四百里,有隆兴城;西四百里,有雁口城。隆兴东南三百里,有丽水城。丽水西南四百里,有清溪城,于赤水之畔。东去清溪三百里,有清河城,亦于赤水之畔。
东海郡,于梁州东北,北邻祈水,南接汉水,东临东海,西靠雁南山,富裕之地也。郡治盐城。盐城,于祈水之畔,东海之滨;盛产食盐,收天下之利,富甲天下。其西二百余里,有祈安城,祈安之西三百余里,有崇德城,皆于祈水之阴也。南去盐城三百里,有城曰运,于阳谷之东。运城南三百里,有日照城,于汉水之阳。此三城者,皆通水路,以盐渔运河相连,纵贯南北。盐渔运河,开凿于燚朝一百三十七年。去日照四百里,有汉中城,汉中西二百余里,有汉阳城,于雁南山东。北去汉中三百里,有城曰阳,于阳谷之西。
望海郡,于梁州东中,北邻汉水,南接赤水,临东海,西靠雁南山,富裕郡也。郡治空碧。空碧,于汉水之畔,东海之滨。其西五百里,有汉南城,于汉水之阴,有汉南运河通南渡头。汉南运河,开凿于垚末,始通于燚初。西去汉南四百里,有雁阳城,于雁南山东南,汉水之畔,其南四百里,有景玉城。景玉,于雁南山下,以产美瓷闻名。其东二百余里,有梓桑城,于汉南运河上,其民多植梓、桑二树。梓桑东南三百里,有黄石城,于东岭、黄山间。东去黄石三百里,有吉兴城,于盐渔运河上。
扶风郡,于梁州东南,其民善渔。郡治渔阳。渔阳,于赤水之阳,东海之滨,其西二百余里,有佑里城,于赤水之阳。西去佑里三百里,有南渡头,于汉南运河上,可通江南。其西四百余里,有乌木城,于赤水之阳,雁岭之南,其木干黑。北去乌木四百里,有城曰铜,于雁岭东,盛产铜矿。铜城东三百余里,有长平城,于雁回湖畔,汉南运河之上。”
《风物志·宁州志》:“宁州,于中州西南,南西域也;地势高关东千丈,草原广袤,中有大漠。设二郡,曰金沙、安都。
金沙郡,临西海,于宁州之西,川水之南,云州之北,双子、马鞍二山间。郡治怀远。怀远,于渝水之畔,西海之滨,常西渡贸易。其东北九百里,有渝川城,于川水之畔。东去怀远八百里,有且住城,有歌曰:‘方过大漠且歇住,明日还奔百草沟。草长长,水悠悠。此去无心再回头。’且住西千里,有御沙城,于赤沙之南,乃歇脚之地也。东人西渡,无不经此城,是以贸易兴盛。
安都郡,在宁州之东,云州以北,马鞍山东,西安山西南。郡治安邑。安邑,垚时安国都也,于饮马河畔,其民皆牧马而生。其西南六百里,有千马驿,于赤沙东;东南七百里,有快马驿,于融冰河畔。北去安邑七百里,有梦溪城,于马鞍山东。”
《风物志·幽州志》:“幽州,于中州之西,北西域也;地势高千丈,土多冷硬,难植稻米,而多植青稞,蓄羊牧马。设四郡,曰冰原、西海、川中、北荒。
冰原郡,于幽州西北,西隔幽寰海与西陆相望,临北海,冬寒夏凉。因狼族侵扰,常年海禁。郡治怀安。怀安,于破狼山北,红水之畔,乃军事重镇。西去怀安六百里,有边安城,于西岭中,临幽寰海,军事重镇,西国门也。其南七百余里,有镇安城,于苍水之畔,亦军事重镇也。怀安东北七百里,有定安城,于寒山南。
西海郡,于幽州西南,临西海。郡治庆安。庆安,于破狼、庆军二山间。东去庆安七百余里,有烽台城。烽台,于无定河畔,若狼族东侵,有烽火台示之。烽台西南六百里,有飞马驿,于庆军、阴二山间,其西南六百里,有白马城,其民喜市白马。白马西南七百里,有泗水城,于泗水之畔,西海之滨,常往来东西。
川中郡,于幽州之南,于阴、玉、牢、双子四山间,易守难攻,兵家宝地也;夏时湿热,冬时温凉,可植水稻,战时粮仓也。郡治乐川。乐川,于阴山下,川水之阳。其东三百里,有巴陵城,于阴、巴二山间,其西三百里,可通玉门关。玉门关,于阴、玉二山间,易守难攻,战略重地也。乐川西南四百里,有川阳城,于川水之阳,其西南五百余里,有川口城,于阴、双子二山间。东去川口五百里,有青竹城,其地多生翠竹,有熊猫出焉。青竹东五百余里,有蜀中城,于蜀山下,其东北五百里,有城曰耘。东去耘城五百里,可至牢关。牢关,于牢、双子二山间,易守难攻,战略重地也。
北荒郡,于幽州之东,临北海,多山地。郡治盛康。盛康,周环多山,于荒岭东北,大荒、小荒、崤三山间,有康河流经。其东北七百里,有凛沧城,于关山西;西北七百里,有北风城,于白头山下。西去北风六百里,可至墉关。墉关,于北岭间,城墙高大,坚而难攻。盛康东南六百余里,有城曰宛,于崤山下,其东南七百里,有秦川城。”
《风物志·瀛州志》:“江南之地,开化较晚,地广人稀,山多林深,瘴气密布,沼泽遍地。无设郡治,唯少许县城。瀛州,于赤水之南,临东海,乃开化最早者,多山川草木。经梁州扶风郡之南渡头,渡赤水,可至瀛州北渡口。北渡口,于赤水之阴,其南可六百里,有鹤唳城,于鹤山之西,骊山之北。西去鹤唳可八百里,有车马驿,于翠峰山北,其西乃青州地界。鹤唳南可六百里,有安丰城,于骊、福二山间。南去安丰七百里,有城曰洛,于洛水之畔,乃江南最大城。南渡洛水,沼泽遍布,几无人迹,曰云泽。
《风物志·青州志》:“青州,于烟霞岭南,翠峰山西,湟水以北,多山林。经山水关南可六百里,有青丘城,于青山下,其东南六百余里,有济原城,于济山下。南去济原五百余里,有武林城,此地民风若武安。武林南可六百里,有湟水城,于湟水之畔。”
《风物志·云州志》:“云州,于青州之西,宁州之南,临西海。地势高寒,冬寒夏凉,多山地草原,冰雪夏而不融。无郡无县,牧民逐水草而居。据人言,其地有三大部,曰可萨、阿伊若、霍兰,自言可萨、阿伊若神之后。垦田,食青稞、牛羊。语异于江南北远矣。”
《风物志·滨州志》:“滨州,于湟水之南,三面临海,开化最晚也。沿洛水西行,渡湟水,可至临溪城。临溪,于湟水之畔,常与洛城往来。临溪东南可七百里,有淮安城,于淮水之畔。其南五百余里,有旬邑,于湘山下,周环多山林。旬邑东南六七百里,经山道,有棘陵城,于紫荆山东,小城也。其南山林阻隔,无道通焉。”
《风物志·西陆志》:“西陆之地,地广人稀,其民多逐水草而居。唯天都一城,在喀丽丝湖畔。天都城,乃东陆人所建,以为贸易。乌克拉玛、喀颜那、阿撒勒尔、图哈鲁诸部之民,往来其间,以物易物。”
《风物志·风俗志》:“中州之地,文明之始也,遍传江北、西域,远扬海外。人人有教而知礼,多君子淑女。江南之地,开化不及江北,多贼匪。其人不知礼,虽有小义,然无廉耻,多莽夫烈女。远西之民,据人言,形如野人,茹毛饮血,其声有如鸡鸭,不明其意,蛮夷也。
东陆风俗,南北各异。江北之民,喜食面类。身着麻衣、棉衣,以马代步,或骑牛驴;贵族富户,行以车辇。其田广平,多种麦、菽、麻、棉,或以为食,或以为衣。住房多以土砖,秋冬之时,聚柴屋内。及至寒冬,焚以取暖。民多畜豕、牛、羊、鸡,过节杀之。有植果树者,多为柰、梨、桃、枣。……富贵女子,矜持自重,甚少出门,至十二三岁,出门以纱遮面。遮面之风,据传始于垚末燚初之晴川。……
江南湿热,常阴多雨,其民喜穿木屐。民多沿洛水、淮水而居,房屋多用竹木。善养桑蚕,剥蚕丝以织衣。蚕衣轻薄,能缓暑热,据传始于洛神。北人喜之,遂亦效之,竞为珍品。其地多山,有田如梯,注水以种稻,秋收冬屯。种稻而食,始于梧橓。或种茶树于山上,经晾晒翻炒,以沸水泡之,能解暑湿,据传始于沅女神。其地多水,出行多乘舟。鱼虾泛滥,亦捕食之,鱼米之乡也。东南沿海,多山丘沼泽,土地贫瘠,其民多临海以渔。海岛甚众,有椰子、香蕉、荔枝、凤梨、山竹之属。……
东陆民俗,大同而小异。江南民俗,多效江北。自一月初一伊始,至十五日为年节。年节,亦称元节,乃纪念人祖元之节日。其时多庙会,有戏剧、杂耍、吃食、杂货之乐,至子初乃宵禁。十四、十五、十六日,夜无宵禁。十五日为花灯节,可赏花灯、猜灯谜;中者得之,不中者市之。少男少女互有中意者,可结伴而行……十六日乃送元,亦称送年。此日天子至神眠山,祭三牲。一祈风调雨顺,二祈百姓安乐,三祈社稷永固。民间则杀牛宰羊,祭祀先祖。
三月二十一日为踏青节,亦称春日祭。是日,南北之民,皆出城扫墓,纪念先祖,踏青游玩。江北宵禁开放至子初。
四月二十日为江北百花节,纪念百花女神姒妃。是日,民皆市鲜花,用以亲朋互赠。宵禁开放至子初。是日,亦为江南茶花节,亲朋邻里互赠茶叶,纪念沅女神。
五月初五为江北斋沐日,纪念福神伊筮及其妻弱衣。是日,挂艾草,忌杀生;扫房屋,晾冬衣;净身子,除污垢。宵禁开放至子初。
六月初一为半年节,是日宜食清淡,江北之民办庙会,祭祀农神稷土。宵禁开放至子初。是日,亦为江南稻米节,江南之民食清粥,喝清汤,纪念农耕之神梧橓。
七月初七为江北乞缘节,纪念婚姻之神媛姬,是日未婚女子至神庙,乞求姻缘。是日亦为江南鸳鸯节,女子皆于河畔洗足,男子皆乘舟,若有中意者,则邀之同舟玩水,以纪念红鸯及蓝鸳。
七月十五日为鬼节,是日,南北之民皆焚纸钱,入夜放河灯,纪念已故亲人。江北宵禁开放至子初。
八月十五日为江北赏月节,家人团聚,喝桂花酒,食桂花糕,入夜共赏月圆;若只身在外,则睹月思乡,如见亲人。宵禁开放至子初。是日亦为江南思竹节,民众赏湘妃竹,喝竹叶青酒,思念远方之人,纪念女神湘妃。
十月初一为冬日祭,南北之民皆祀先祖,祈求平安。
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江北迎新日,民皆备年节之食材、新衣,食五味粥;夫妻相敬,纪念衣祖姜女。宵禁开放至子初。是日亦为江南洛神节,民众着丝绸,欢歌曼舞,纪念洛神。
十二月最后一日为江北除旧节,是日家家团圆,食团圆饭,入夜挂红灯笼,燃竹以驱邪,以纪念晴女神。是日亦为江南除夕节,俗同江北。”
《轩辕华胥志》:“诸神世纪末,神眠山出一兄妹。兄曰轩辕,妹曰华胥,自言元神之后,乃神族也。当是时,各部族欲反诸神,闻轩辕华胥之言,遂拜为首领……轩辕寐而得神谕,于神眠山祭祀元神,得一神剑,名之弑神。又得晴女神导,上神眠山,入灵霄城,凡三日三夜,邪神尽灭。……千年后,轩辕、华胥势大,一统东陆各族。
凡轩辕后裔,皆生二心,一心不死,则人可活。心血,乃气力之源。凡华胥后裔,内力无边,杀人于无形;更有甚者,五十步外取人首也。内力,元气也……”
《羽人志》:“羽族者,东方氏,神所创也。其人自云,知晓天理,乃神之耳目。元时,代行神职,创立文字……诸神世纪,侍诸神左右。诸神既殁,仍居神眠山,祭祀神灵,少有出焉。至部族征伐,神族势大,遂从之……及至垚立,专祀神灵,或观日月星辰之变……垚末,助轩辕以抗炎,败逃东北。燚高祖五年,驱之亘古森林,遂无踪迹。”
《炎族志》:“炎族,嬴氏,神之所创也。能聚气生火,初乃人之火官。……垚末,发迹于凤翔,会诸侯于盟山,大破垚军于倒马关……及至燚朝建立,君主称皇,有别于垚之帝也。燚高祖三年,大封功臣,然以垚为鉴,设郡县管之……封轩辕之民于中州北境,轩辕丘下……”
《华族志》:“华族者,神所创也,勤奋好学。多聪慧者,善辩,善谋略。其人言:‘变者,古之道也。’围棋、兵器、兵法、乐器者,皆为其所创,此皆先天不足,弱小之缘由也。……”
《江南诸族志》:“江南诸族,有不同于江北五族者,或高鼻深目,或褐发碧眼。盖其来由,或为中州之神南下所造,或与鲛人婚配所致。云州之地,有可萨、阿伊若神,其地之民,自言乃其先祖。虽不同貌,然其文字,或与元文同源,唯口音异变耳。
洛族,江南最大族也。居洛水之畔,多与北人往来,几经交融,几与北人无异。习北方民俗,祭祀元、洛、梧橓诸神。
离族者,云州之民也,有可萨、阿伊若、霍兰诸部,褐发深目,畜牧为生。祭祀可萨、阿伊若神。
巫族者,天道神教也。其民之容貌,稍异于江北。性阴暗,制毒炼虫以害人,教人不耻。祭祀巫男。能出海远行,多有至中州者,习文修身,育之于民。
鳞泽族,人鲛之后也。常行迹于海岸、沼泽之处,传其人身,与一般人无异,然入海则生鳞,下身化鱼尾……其寿百年。”
《鲛人志》:“鲛人者,天地之精灵也,多见于南海。人身鱼尾,亦称人鱼。其发深蓝,目色青碧。虽赤身露体,然美而不淫。能歌善舞,泣泪成珠,点水成冰。……最为长寿,可活千年。”
《狼族志》:“狼族者,西陆喀颜那部也。其人实与西陆之民无异,然每至月圆之夜,则狼性大发,嗜血好杀。传为诅咒之民,因先祖误杀天狼神之白狼,乃被诅咒。”
《巨人志》:“巨人者,西陆部族也,于横贯山区。身高两丈有余,然空有蛮力,不善谋略也。”
《古事记》:“元和之后,部族攻伐,未有间断,凡千年也……然轩辕、华胥渐强,吞族并部,数十而一,大有一统天下之势……经百年之力,收天下之地者,轩辕、华胥也……垚朝初立,大封诸侯,凡百余国,一曰安,二曰浔,三曰莘,四曰姬,五曰姒,六曰燚……国立而礼法定,使天下之民,有法可依,有礼可循,故国盛而千年也。”
《垚书》:“垚者,神族之国也,为轩辕无生、华胥礼所建,轮而共治,君主称帝……经六百年,分而独立。轩辕仍居关中,世代称帝;华胥迁居东方,建华胥之国……又四百年,垚帝昏聩,好女色,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诸侯群起而反。时轩辕骍骙为将,足智多谋,勇猛无敌,诸侯皆为其败,献宝求和……及至骍骙冤死,诸侯皆以燚为长,再攻关中……垚亡而燚生……盖垚之功绩,始创礼乐治国也。”
《燚高祖实录》:“吾朝开国之初,举步维艰,天下之事,多如牛毛,乱如发丝。然高祖有志,勤而不惰,事必躬亲,众大臣亦效之。不及三载,百废俱兴,国泰而民安,为开盛世之局面,积坚实之基也。故后世繁荣,功在高祖也。
……
及至高祖五年,驱羽人于东之亘古森林,置轩辕之民于中州北境,监而管之,使得天下无患矣。十年,命天下之流民,有罪之人,迁居江南,遣朝臣管之,江南遂得开化也。十一年,令万夫开凿烟霞岭。
……
十五年,高祖崩殂,举国哀号,服丧几旬……出殡之日,城中居民皆夹道送行,无不掩面而泣。”
《旧闻奇谈》:“盖古之成大事者,无论王侯将相,其后皆有女子之身影。燚高祖嬴毅,少游识得一女,其名实不可知;据后人言,为云氏之女。此女容貌之美,古之未有也,有歌赞曰:“云家女儿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知。一朝出门现真容,半城君子跟足时。佳容半日传千里,陌客万数归家迟。天真烂漫生欢喜,一颦一蹙日夜思。春花秋月无人赏,仙子丽人行不移。雁字回时频驻留,池鱼浮面犹看痴。当今天下谁得幸,江山拱手可让之。”云氏出门乃遮面,不现真容。然秋水明眸,云鬓柳腰,纤纤素手,更教人神往,故后世女子皆效之。……
毅虽与之交好,或言私定婚约,然燚初史官,未有谈及此女者。盖其缘由,不能言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